每個人各自有屬於自己的頻率,共有的頻率越多,就會感到越親近相像,
就算對方什麼也沒有說,自然而然的還是能夠了解到他的意思。
反之若是彼此的頻率相差甚遠,就越難瞭解別人的意思,明明是簡單的話語,卻怎麼樣都不能明白他的真意。

人為了活在世上會去學習跟自己相近的他人的頻律,藉以聽得懂共有頻道所說的內容,
知道越多共有頻道的音頻,就可以越輕鬆越沒有隔閡的跟他人一起凝視相同的東西。

這是一種本能,有的人擅長,有的人卻怎麼樣也無法收到其他音頻,
或者能使用的音頻很少見,所以難以跟別人發出一樣的頻率,導致跟周遭的頻率格格不入。

而我想屬於我的本能則是,我擅長模擬學習以及蒐集聆聽其他人的音律吧?

比如說剛認識的一個新朋友A,他會發出屬於他的A頻律。

這段A頻律中會有幾個慣性會出現的情緒,思路,用語的習慣,
我聆聽這段頻律,瞭解意思之後將自己的頻率轉換成相似的a頻律,
a頻律跟A頻律不完全相同,也不是A頻律,但是卻是A頻律可以聽得懂能夠瞭解的語言。

如果現在收到了朋友B的頻率,我就用b頻律跟他對話。

好處是,不管用哪種頻律的人都覺得很親近,很容易接受。

壞處則是,其他人聽不見真正屬於我的頻率。

 並不是偽裝或者說謊,而是當我省略把自己的頻率轉換成跟別人相近的頻律,別人聽起來會感覺很陌生。

想想其實不太好,
但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只不過是我只用自己頻律說話的時候不需要隱藏也沒甚麼人可以瞭解罷了(欸)


我總是覺得這個自己非常的無趣。

腦海充滿了理論跟分析,以及一堆混雜的毛線。

一個人太久,真的很想找到可以用一樣頻率的人,也相信過可以找到聽得懂頻律的人。
追求過,也強求過,最後瞭解只是自己的奢望於是放手。

是的,因為每個頻律再怎麼相像也總有極限。

我們在無窮的相近中相異,在無窮的相異中相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首歌。

......而對我來說
比起要求別人瞭解,不如聽身邊的人的頻率,還來得更加輕鬆,更加簡單。

 所以我擬態了。

 誰站在我面前我就像誰。



只有在文章前,在圖畫裡,在空無一人的時候,
「我」才會沉澱,出現在我自己的眼前,
他不說任何其他人的話語,也沒有其他人的色彩, 而我知道他就跟有其他人時候完全一樣,
只是在其他人眼裡...並不相同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預計跟朋友們畫明信片出攤,現在正在準備中,
等刻完一張我比較安心之後,馬上就會更新傷歎的最後一篇,
在這裡跟等待的人們說一聲,真是抱歉。(跪拜)





Categories:

Leave a Reply